創作簡介:
郭清治,1939年10月出生於台中縣大甲鎮的一個小康之家,他們家算得上是一個讀書人的家庭,郭清治有哥哥、妹妹都是台大人。不過在家裡的十二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十一的郭清治倒不是個喜歡唸書的小孩,他在就讀大甲文昌國小時,除了史地之外成績並不算好,或許是承續了父親工藝品的良好手藝,美術科的表現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初中在大甲中學就讀,還是美術成績最佳,原本並沒有再讀書的意念,然而在同學慫恿之下到台北報考師範學校美術科,竟然錄取,當時的同班同學有小說家七等生、詩人席慕容等人。師範畢業後返回台中在豐原盲啞學校擔任教職,二年後因同學獲悉國立台灣藝專增設雕塑組,邀約前往應試,結果郭清治在同年考大學的妹妹提供講義、且力拼歷史、地理,加上術科成績優良的狀態下,順利考取了國立藝專雕塑組。
郭清治曾說這一生從未想要當藝術家,也最害怕上班、教書、當藝術家,不過似乎是命中注定,他的一生至今和教書、當藝術家脫離不了關係,他曾雕塑了一個人頭像在中部美展獲得第二名,1965年他還在藝專雕塑組上課之際,就分別參加社會上的各項美展,分別在這一年獲得全省美展特選第一獎、全國美展金尊獎、台陽美展雕塑首獎,這三個獎項都是當年的重要獎項,郭清治一年內曩括首獎,立即在美術圈中聲名大噪,更因此在校內獲得系主任李梅樹頒獎、記了二各大功。1979年則獲得中山文藝創作獎,2001年獲得以升格為台灣藝術大學的母校所頒贈的第一屆校友楷模獎。
由於在三大美展中獲獎,郭清治也開始獲得外界的激賞,開始有了靠雕塑賺錢的機會,藝專二年級時就應邀到知本溫泉從事雕塑,從此之後工作的機會也一再出現。而當時的明志工專工業設計科主任葉火城,也來預約邀請郭清治到該科擔任助教,退伍後郭清治前往明志任教,負責管理系內的圖書資料與「工業設計中心」,但是因為旨趣與人生規劃不盡相同,加以郭清治發現了新的工作前景「景觀設計」,在明志只待了一年就離開了。
離開明志工專後為了景觀設計的需求,郭清治有很長時間在台北植物園內觀察所有花草樹木的生長過程與植物生態,還成立蓬萊景觀工程公司,不過由於本身並非生意人才,最後在不虧本的情況下收場了事。在這段期間郭清志還是被邀約進行雕塑的工作,曾為花旗銀行雕塑白色大理石,為大阪萬國博覽會的台灣館進行雕塑工作,為已故副總統陳誠雕塑銅像。
這段時期郭清治也認真翻閱美術史、雕塑史發現十九世紀之前的雕塑以石雕為主,二十世紀則以銅雕為骨幹,二十一世紀則進入鐵雕的展現。而郭清治發現台灣卻很少以石頭作為素材的雕塑,因此開始發展現代石雕、率先投入現代石雕的創作,引領風騷成為台灣現代石雕的先驅領航者,對台灣雕塑的發展貢獻卓著。
郭清治在創作上堅持理想,著重自我思維體系的建立,從東方的虛實觀演化出「型塑空間」的理念,拓展雕塑的形質和表現領域,不但樹立了個人的的藝業里程碑,更帶動和影響了台灣當代雕塑的方向。
出處《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